汉字的故事

王铁钧
写在前面的话 2013年冬天,我在豆瓣阅读开设了一个专栏,题为“汉字中的历史文化”。我的初衷很简单,只是围绕自己平时学习和研究中注意过的或思考过的一些个例,介绍一些关于汉字的历史知识。 按照计划,我的专栏每周发表一篇。我一度迷上了那种写作的感觉,那时时体验到的乐趣和时时感受到的纠结。我常常写着一个字,就会联想到另一个字,延伸开来,就成了一根藤;铺展开来,就成了一张网。各种各样或鲜明或隐晦的联系,是汉字内在的发展逻辑,也是中国历史的沉积。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的载体,难免会留下历史的烙印。一些字和由其组成的词语,会让我们联想到一些有趣的、精彩的历史故事,一些字词的兴衰也会让我们联想到历史的变迁。能写出这些,让我感到兴奋和快乐。 文中关于字形和字义的解释,一般都来自古代的字典或前人的考证。大多数字,我都会先引述一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文中简称《说文》),其中难懂的语句,我会加以疏解。《说文》通行的版本被称为“大徐本”,是宋代学者徐铉主持校订的;徐铉的弟弟徐锴则撰有《说文解字系传》,被称为“小徐本”。清代学者段玉裁积数十年之功,撰成《说文解字注》,是今天公认的阅读《说文》最重要的参考书。这几部书是我参考和解释《说文》的主要依据。 当然,《说文》也并非对每一个字的解释都准确,因为条件所限,许慎主要依据的字形是秦代产生的小篆(有少部分字也参考了更早的“古文”和“籀文”),他并没有看到早期的甲骨文和大多数金文材料。直到清朝末年,甲骨文才被发现并大量出土。相关研究兴起之后,不少研究成果对《说文》中的观点做出了修正。所以,《说文》中有误或有疑的,我也介绍了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研究的结论。另外,有时我还会引证一些古代的韵书、字书,以及经典文献中古人的注释等材料,以保证文中对汉字的解说更准确、清晰,符合实际。 这个专栏我写了近一年的时间,共写了50篇(有的题目写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