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

鲍冷艳
译者序 本文是毛姆短篇小说集《东方故事》中的第三个故事,也是难得一篇较为甜蜜的作品。虽然毛姆老先生在作品中,揶揄了男女主角的百般心思,也涉及到了死亡这样阴郁的话题,但总体上,就像添加了几丝酸爽滋味的糖果,别有风味。尤其是接下来的第四个故事会涉及到非常严酷无情的终极话题,本作算是某种平衡吧?在此先行预告一下。 第一章 一 他们看完戏,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嗯,怀特先生,”瓦伦西亚说,“我觉得这戏凑合,一般般吧。” “我觉得很好看,属于杰出的作品!”怀特先生回答道。 从法兰西大剧院往戏剧广场和林荫大道的方向,真是人潮汹涌。有一小会儿,他们被人群冲散了。 “如果你不介意,我想挽着你的胳膊,”她说,“那么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他将胳膊朝她伸去。两人穿过卢浮宫,到了河对岸,去往拉丁区。 二 瓦伦西亚是一个学艺术的学生。费迪南·怀特是一位诗人。 费迪南觉得瓦伦西亚是这世上唯一有绘画才能的女子。瓦伦西亚跟费迪南说,在自己认识的人当中,他是唯一对艺术了如指掌但本身又非艺术家的人。 一年前,她刚到巴黎,就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瓦伦西亚·斯图尔特”的名号,在纽约各个先锋艺术办公室挂上了号。她有一笔丰厚的津贴,日子很快就安顿下来了。随后,有一个星期,她沉溺作画。 费迪南来自英国的牛津,抵达的时间跟她不相上下。他在一家寒酸的旅馆租了一间脏兮兮的房间;一日三餐就在圣米迦勒大道上的廉价餐馆解决;读马拉美的作品;外加自我吹嘘,说自己正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 两个月后,命运之神让这两人走到了一起。然后,费迪南开始靠瓦伦西亚的津贴吃饭了。他们一起逛博物馆,一起流连于卢浮宫的雕塑画廊。费迪南通晓古希腊历史,能对此滔滔不绝,尤其关于柏拉图,更有说不完的话题。与此同时,在欣赏各幅画作的时候,瓦伦西亚会评述其色调、思想内涵和明暗对比手法。费迪南很不喜欢罗斯金及其作品;瓦伦西亚正在读柏拉图的《会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