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政策

[美] 德雷克·博克
图片 导言 在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麓深处,有一个信奉佛教的小国,境内高山矗立,密林覆盖,布满冰川、河流与小溪,这个国家就是不丹。由于观光者鲜至,直到20世纪60年代不丹才为世人知晓。那时的不丹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国家之一:贫困、文盲率高、婴儿死亡率高。然而,1972年,这个偏远的国度却发生了令全球瞩目的改变。刚刚登基的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chuk)宣布,此后政府要以“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而非“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的主要尺度。在不丹的五年发展规划中,他宣称:“到规划末期,如果我们的人民感到还不如以前幸福的话,我们的计划就失败了。” 尽管不丹新政的一些细节工作尚未完善,但下面这“GNH四大支柱”基本概括了幸福新政。 善政与民主化:尽管不丹人民非常拥戴他们的国王,但旺楚克认为,从长远来看只有民主才能保障民众的幸福。与其国民的意愿正好相左,这位颇受欢迎的君主期望逐渐将他的国家推向民主。他坚持分化自己的王权,赞成成立民选议会,由民选议会选出部长并组成执行委员会,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如今,他的王子已经继承了王位并决心继续坚持民主化进程。在现任国王的领导下,不丹制定了一部新宪法,并于2008年举行首次全民选举,推选出了立法机构的成员。 稳定与公平的社会经济发展:政府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因为许多不丹人还非常贫困。不过,从长远着眼,为了保持一种缓慢而稳定的发展,政府有意识地在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政府相信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被民众平等共享,尽管这一原则的确切含义仍然不太清楚,但它至少包括了免费的全民教育(目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全民免费医疗。 环境保护:为了给下一代留下美好的自然环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政策来保护环境,但同时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