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解读论语(全两册)
杨鹏
引言 孔子的六个确信:积极人生的精神本根
2016年9月,我结束在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为期两年的研学,在北京创办掌上国学院,希望以哈佛大学经典研究的学术规范,对中国传统经典进行系统研究和讲解。我从《论语》中精选出120节,在2018年3月22日至2019年3月15日近一年的时间里,一周两课,讲完了《论语》百课。本书就是这门课程的讲课整理稿。
今天的我们,如何去看待《论语》这本书?应该如何去讲《论语》这本书?我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
《论语》由孔门弟子编纂而成。美国汉学家白牧之、白妙子夫妇在他们的《论语辩》(The Original Analects : Sayings of Confucius and His Successors)一书中,提出《论语》成书过程“层累说”的观点。他们认为,《论语》的文本是在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之后的近两百年间完成的。
孔子在中国传统历史中逐渐被推为最重要的文化圣人。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孔子思想开始上升为朝廷正统思想。隋唐以后,儒家经典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孔子因此受到朝廷推崇及读书人顶礼膜拜,全国各地遍布文庙祭奉孔子。这背后除了朝廷需要用儒家的忠孝及等级制思想来巩固王权之外,还有没有一些别的原因?
如果孔子思想是枯木朽枝,毫无价值,又岂能在中国稳立两千多年?中国人会尊奉朽木两千多年吗?那中华民族岂不成了荒唐的朽木民族?孔子思想不仅影响中国人,也深刻影响了朝鲜、韩国、日本及越南等国,他们也都是朽木民族?能被人长期接受的,不会完全没有价值。《论语》之中,一定有非朽木的、能带来益处的东西,能战胜时间的价值。
为什么我们要在今天这个新时代共读《论语》?我总结了孔子的“六个确信”,帮助大家理解、读懂《论语》的益处。
《论语》精神中,有一种非常积极上进的力量,有一种对世界、人生肯定的力量。人之所以精神脆弱、选择自杀,我想主要是因为内心缺乏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