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

[美] 彭慕兰
图片 图片 图片 导论 欧洲经济发展的比较、关联与叙事 现代社会科学大半是源自欧洲人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时,为了了解西欧的经济发展路径何以独一无二而做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并未找到共识。大部分研究着墨于欧洲,意图解释欧洲大规模机械化工业的早期发展。例如,有人通过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比较,说明“欧洲”(或在某些阐述里,说明西欧、新教欧洲乃至只有英格兰)境内具有某些独一无二且源于本土的工业成功要素,或者特别不受某种障碍的制约。 还有些解释强调欧洲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关系,特别是各种殖民榨取行为,但这类解释比较不受西欧主流学界的青睐。这些论点强调,欧洲是靠着强行剥夺美洲印第安人和受欧洲奴役的非洲人(乃至许多欧洲下层阶级成员)的财产,才能达成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原始积累”,这个论点也无助于打动主流学者。尽管“原始积累”一词精准地点出了这些过程的残暴性质,但也暗示,通过殖民剥削的积累是大规模资本积累的起步阶段,因而是“原始的”。然而,随着学界证明通过欧洲原有的农场、作坊和账房的留存收益(retained earning),同样也能在可投资盈余上取得缓慢但明确的成长,甚至超乎其生存所需,上述立论显然就开始站不住脚。 本书同样强调欧洲人对非欧洲人的剥削以及取得海外资源的机会,但不会把它当作促成欧洲发展的唯一动力。本书反倒承认,内在驱动力在欧洲的成长中具有关键的作用,不过同时也强调,直到将近1800年为止,这种内在驱动力和其他地方的状况,尤其是东亚,都还是很接近。虽然的确存在一些举足轻重的差异,但我会提出论证,说明那些差异只有在特定时空环境下,才会产生像19世纪那样的大转型。欧洲有特权取得海外资源,这一点也深深影响了这个时空环境的形成。例如说,西欧很可能有较管用的组织机构,能调动庞大的资本,因此相对愿意等待较长的时间来回收获利;但直到19世纪为止,法人形态的组织(corporate 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