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书信集

[美] 索尔·贝娄
导言 “这种关切或者信任或者爱 本身就很重要” 有人劝索尔·贝娄写自传的时候,他总说没什么好写的,就一点:自行了割礼以来,他就一直忙得要命。忙着写小说,偶尔写写杂文;忙着谈恋爱,结婚,当父亲,离婚,交友,结怨,悲伤;忙于历史大事,忙于文学小事;忙于大量读书,忙于恪尽教职,教书一直教到耄耋之年。尤其是忙着写信。大作家并不全都擅长写信;说实在的,一流人物中写信敷衍了事者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来。写信似乎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天分,像艺术天分一样神秘莫测。细数上个世纪那些英语书信写作高手——弗吉尼娅·伍尔夫,戴·赫·劳伦斯,哈特·克兰,凯瑟琳·安妮·波特,伊夫林·沃,塞缪尔·贝克特,约翰·契弗,威廉·马克斯韦尔,伊丽莎白·毕晓普,罗伯特·洛威尔,弗兰纳里·奥康纳,詹姆斯·梅利尔——可以看到这些人的个性五花八门,并没有共同的特征。有人写日记,有人不写。有人著述颇丰,有人相比之下作品就很少。最多只能说,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书信中过着一种现实之外的丰富生活,其精彩程度足以让这些书信本身就成为文学的一个部分。 贝娄写信的对象包括了四代人——他的上一代,他自己这一代,还有下面两代,海量信息从他的信中喷涌而出,汇成一幅精细的自画像,同时也是一幅时代肖像。和他通信的有各色人等,其中包括他先后几任妻子,他的儿子们,还有他自幼交下的朋友,他的作家同行,情人和前情人,学生和前学生,喜欢他的和不喜欢他的读者,请求他看看自己作品的追随者(他似乎总是来者不拒),还有宗教怪人,追着他要签名的人(数以百计),着了魔似的阿谀逢迎者,笔迹狂人,以及重度精神病患者。 贝娄在书信中可以同时激情迸发而又滑稽有趣,这对熟稔其小说的读者来说不足为奇。以下是从艾尔弗雷德·卡津档案中摘选的几个例子。先看这一段,1950年1月寄自巴黎:“而且我深信不疑:他[司汤达]对《现代》杂志的处理方式一定和我一样,也就是说,先浏览一下那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