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笔记:1935—1959(精选集)

[法] 阿尔贝·加缪
笔记本Ⅰ 1935年5月—1937年9月 1935年5月 我想说的是: 人们会怀念——无须浪漫主义——一种失去了的贫穷。一定数量的贫困生活岁月足以产生一种感觉能力。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儿子对母亲怀有的奇怪感情构成了他的全部的感觉。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这种感觉的表达在童年的潜在、具体的回忆(一种粘在灵魂上的胶)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释。 从此,对于心有所感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感激之情,因此是一种负罪感。还是因此,出于比较,如果换一个身份,就对财富失去了敏感。对于这些富人来说,天空是额外的,就好像一种自然的馈赠。对于穷人,天空无限慈悲的性质就在他身上释放了。 既然有负罪感,就必须表白。作品就是一种表白,我必须证明。我只有一件事要说,要看清楚。正是在这种贫穷的生活中,在这些卑微的或虚荣的人中,我最稳妥地抓住我觉得“是”的生活的真实意义。艺术作品是不够的。对我来说,艺术并非一切。至少,艺术是一种手段。 同样重要的是,低劣的耻辱,小小的懦弱,给予另一个世界(金钱的世界)的无意识的尊重。我认为穷人的世界,如果不是唯一的,也至少是囿于自身的少数世界之一,这是社会中的一个岛屿。所费不多,人们就可以扮演鲁滨孙。对于投入其中的人,当谈及距离两步远的医生的住宅时,应该对他说“那里”。 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得到表达。 一般来说都是这样。 细究起来,就复杂了: 1)一个布景。一个街区和居民。 2)母亲和她的行动。 3)儿子和母亲的关系。 何种结局。母亲?最后一章:儿子的怀念所实现的象征价值? *** 格勒尼埃:我们总是看不起自己。贫穷,疾病,孤独: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不朽。“必须将我们逼到退无可退的程度。” 确实是这样,既不多,亦不少。 *** 经验这个词的虚妄。经验是不可实验的。不能引起它。而是遭受它。经验不如忍耐。我们忍耐——我们受难。 全部的实践:经验之后,我们不是变成通才,而是变成专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