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与蓝的交响

邓晓芒 易中天
美是什么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图片: (唐)阎立本(约601年-673年)《孔子弟子像》 (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图片: 庄子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战国中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在个人身上,最美的就是“心灵的优美与身体的优美和谐一致,融成一个整体”。 图片: 柏拉图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图片: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真实的美,即寓于关系的感觉中的美。 图片: 德尼·狄德罗 1713年-1784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 图片: (意大利)拉斐尔·桑西(1483年-1520年)《雅典学院》 (现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第四版序 这本书已经出到了第四版,说明它的生命力30年来至今不衰。除了观点的新颖之外,本书的跨度之大也是很少见的,所涉及的中西历史和文化的比较、中西审美趣味的比较和中西美学理论的比较,都是读书界至今感兴趣的话题。最后一章所提出的新实践论美学即“传情论”的美学,则经受住了各方面的质疑和商榷的考验,而展示了一种富有理论根基和中国特色的新兴美学体系的强劲发展势头。迄今为止,我个人从这本书的思路中已经引申出了好几本书的主导思想,如《西方美学史纲》和《西方美学史讲演录》,《灵之舞》、《实践唯物论新解》和《中西文化心理比较讲演录》,就连最近出版的影响广泛的《哲学起步》,其中关键性的对人的本质的定义,即“人是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的动物”,以及有关情绪、情感和情调的三层次划分,最初也都发源于本书(见“艺术发生学的哲学原理”和“审美心理学的哲学原理”两节)。本书的一个根本的立论基础就是把美学看作“人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