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提格

[美] 弗兰克·诺里斯(Frank Norris)
译者序 19世纪下半叶,南北战争之后,美国进入了“镀金时代”。这个时期美国经济开始自由大发展,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自由贸易体制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商业竞争激烈,资本垄断严重,社会开始严重的两极分化,失业、惶恐、贫困充斥在美国人民的生活之中,人们的美国梦也开始一点点破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弗兰克·诺里斯于1899年发表了《麦克提格》一书,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的宣言”。本书以真实事件为蓝本写成。1893年,美国旧金山一名男子帕特里克·柯林斯用极其残忍的方式谋杀了吝啬的妻子,最终被判处绞刑。当时的社会新闻这样评论柯林斯:“看到他,你就会明白,这样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犯下谋杀案是自然而然的……”,并称他“注定是要上绞刑架的”。诺里斯从这桩谋杀案中获取灵感,写就了经典自然主义小说《麦克提格》。 小说前半部分真实地描写了十九世纪末旧金山底层人民的生活情景,后半部分诺里斯把主人公麦克提格的悲剧归咎为生理上的缺陷,描述他“善良的外表下流淌着世世代代的邪恶暗流”。本书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经典小说,其中对社会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极大地显现了它的魅力。诺里斯以科学实验手法,对人物进行理性分析,描写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集团垄断、贪婪、生活的腐朽和遭受的苦痛,揭示了人们残酷、蜕变、暴力和堕落的非人性心理。此外,小说中所蕴含的对权力不公的控诉体现了诺里斯作品的前瞻性和价值所在。但是,这部作品因涉及血腥情节,全面表现人性的堕落,一度遭到美国文学界的猛烈攻击。20世纪20年代,对诺里斯的研究经历了一场复兴。《麦克提格》开始重新受到广泛关注。 1924年,好莱坞改编并将《麦克提格》搬上荧屏,导演是冯·斯特劳亨(Von Stroheim),片名改为《贪婪》(Greed)。影片长达四个半小时,被视为美国电影默片时期的经典作品。1999年,为纪念其问世75周年,影片经剪辑为两小时长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