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不隔爱

蔡颖卿
推荐序 对自己、对孩子金不换的良书 ——台湾“中央大学”及台北医学大学讲座教授 洪兰 读蔡老师的书是一大享受,因此,接到出版社寄来的书稿,我立刻放下手边的工作,好好地来犒赏自己一番。 认识蔡老师的人都会被她温文尔雅的气质所吸引,她恬静的举止好似古代画册走出来的仕女。但是她最令人敬佩的是她明辨是非、一丝不苟、坚守原则的做人做事态度,这可以从书中“保护天真”这个例子看出。 孩子最可爱的是纯真,是最要大人保护的一点。我曾在一个婚礼上看到花童被画上了双眼皮、戴上了假睫毛。她很不自在,我看了也很别扭,可惜我没有蔡老师的勇气,去告诉她的父母纯真是最美的。 蔡老师说:“在教育上,直言是情义的必须,应该注意的不是‘甜蜜’而是‘诚恳’”,我觉得太对了。忠言逆耳,人都不喜欢听不好听的话,但是没有人指出来,自己怎么能改正呢?因为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只能看见别人的过错,看不见自己的,人真的是“苦于不自知”,所以才要有镜子来正衣冠。但是行为的差错镜子却照不出来,它需要别人来指正,诚恳是让人接受忠告最好的方法。 很多人喜欢用“激将法”,以羞辱贬低孩子去激励他。我很反对,这是很不可取的,就算他拼着一口气,最后成功了,这成功的代价也太大,这种心灵的伤痕很难愈合。我们常听某个成功的人说:“感谢某某当年瞧不起我,不然我不会有今天。”但是我总是想,若是当时骂他的人好好地讲,诚恳地劝,他可能一样成功,但不会悲苦或愤世嫉俗一生,造成人格偏差。孩子都渴望爱和称赞,得不到时,常会终身不满足,好像填不满的沟壑。Bubu老师学校里的每个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她的方法是对的。 书中有许多非常好的教育观念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略的,比如说“吃饭无论餐食简单或丰富,都要好好布置餐桌”。这句话使我想起卓别林在一部老电影中扮演一个流浪汉,虽然穷到没饭吃,锅内煮的是破皮鞋,但是用餐时,他仍然掏出手帕,铺在石头上,摆上刀叉,正正式式地切那双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