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山水、折叠、循环、拼贴、时空的诗学

韦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序·画史与痴心 ——读韦羲《照夜白》 陈丹青 艺术史家的艺术史,是学术文本;挚爱而熟知艺术的人——可以是艺术家,也可以是任何人——写出自己的史识,或可读解为内心的文本。 内心的文本,确指什么呢? 日前读毕英国人贡培兹《现代艺术150年》汉译本,奉出版社命,写了序言。贡培兹中学尚未毕业,曾任泰特美术馆总监并兼职BBC电台,业余写成此书。我愿重复序言的意思,就是:我从未读完一本艺术史,读过的,统统忘记,但贡培兹这本却令我兴致盎然,全部读完了。 此书作者韦羲,是我年轻的朋友,广西人,七〇后画家,曾就读中央民族大学,之后做个体艺术家,穷六七年光阴写成此书。我发现,这是一本写给他自己的书,正是我所谓“内心的艺术史”,当然,我也全部读完了。 贡培兹的书,旨在向大众讲解扑朔多变的现代艺术,他的本行是媒体人,虽或用了戏言杂说的笔法,但全书的骨干和经纬,仍是艺术史。韦羲的书,乃因心存满满的感触、领悟、见解、爱,于是择山水画史各个焦点,允做话题,铺衍写来,自己过过瘾,体例介于读书观画的散记和他谦称的“写作练习”,与贡培兹的书不是一回事。 但两本书俱皆触探历史的纵深与维度:或回顾现代艺术历经的一百五十年,或反复吟味中国山水画逾千年传统,内容不可比较,却有相似点,即二者都不是史论专家,而能细数艺术史如家珍,处处有话要说,且言必由衷、言必有中。若论意态的恳挚、观照的幅度、入论的体贴、行文的诗性,韦羲,似有胜于贡培兹。 现在《照夜白》快要出版了,韦羲的絮语或许会进入他人的内心:那些和他一样挚爱并熟知艺术的人。 *** 北漂青年来自各省,毕业于当地或北京的艺术学院,能画画,也能谋生。京城,名利场是也,韦羲却能恬然自适,沉溺于艺事。十多年前我在博客留言中识得韦羲的片言只语,非常地会写,且富见解,便与他成了好朋友。 他是个温厚的人,沉默而不寡言,话头说及艺术的痛痒,便如老实人一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