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男孩

[意] 保罗·科涅蒂 [意] 亚历山德罗·桑纳
冬 沉睡的季节 图片 在城市里 几年前,我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冬天。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当时为何如此艰难已经不再重要。那一年,三十岁的我感到无力、迷茫与丧气,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你所坚信的事业最后惨淡收尾一样。那时,我仿佛在路途中生了病又偏逢连夜雨的旅人,要去畅想未来是不可能的梦。我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每一天,我透过图书馆、五金店、家门口咖啡馆与家中床榻上的窗户凝望着米兰白色的天空来打发时间。我没办法写作,而不写作对我来说就好像不睡觉、不吃饭一样:这真的是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空洞感。 那几个月里,我拒绝阅读任何小说,却被那些远离世俗生活、在树林里孤独生活的故事所吸引。我读完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雷克吕斯的《一座山的故事》。然而最打动我的是乔恩·克拉考尔在《荒野生存》中克里斯托弗·麦坎德利斯的旅行,或许是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克里斯托弗并非十九世纪的哲学家,而是与我同处一个时代的男孩吧。克里斯托弗在二十二岁的时候离开了他所生活的城市与陪伴他的家人,放弃了学业和西方社会定义下的美好未来。他踏上旅途,开始了孤独的流浪。这样的流浪生活最终因他饿死在阿拉斯加州而宣告结束。当克里斯托弗的故事被大众知晓后,许多人评判他的选择不是一种自杀冲动,就是逃离现实的理想主义。然而,我能理解克里斯托弗的所作所为,并且发自内心地欣赏他。克里斯托弗没来得及写下一本书,或许他也没有意愿去写书。他热爱梭罗,并引用了梭罗的话:“我到树林子去,是因为我希望自己有目的地生活,并且只去面对生活中的基本事实,看看能不能学会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免得我在弥留之际觉得自己虚度了一生。我希望自己与世无争,除非出于万般无奈。我想深入地生活,汲取生活中的全部精髓。像斯巴达人一样坚强地生活,摧毁一切不能称之为生活的东西,用宽阔的手臂将其割裂并丢弃在地上。我要让生活处于区区一隅,使生活条件降到最低限度。如果说我的生活被证明是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