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团队决策

[美] 卡斯·桑斯坦 [美] 里德·海斯蒂
引言 破解团队决策的迷思 你完成上一个项目所花的时间是否大大超出了你的预期?如果是,那么你就已成为规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的牺牲品。也就是说,你以为自己能以比实际快得多的速度完成工作任务。 你是否特别有信心地认为,你的朋友也会喜欢最近让你神魂颠倒的那部电影?如果是,那么你就已落入自我中心偏差(egocentric bias)的魔爪,想当然地以为你喜欢什么,别人也会喜欢什么。 人们往往不做长远考虑,过度害怕损失,往往表现出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往往做出自私自利的判断(“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还往往面对风险不知所措,应对失据。由于这些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会把自己搞得麻烦缠身,焦头烂额。 在过去几十年里,关于人们如何思考、行动以及为什么偶尔会捅个娄子,我们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行为科学家已经证明,没有人类犯不了的错。当然,这个观点本身不是什么新东西。重要的内容藏在细节里——我们到底会犯哪些错误,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社会科学家将思维分成了两种形式:快速和慢速[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有关这一话题的著作最为精彩]。根植于被行为科学家经常称为系统1的快速思维,反应迅速,自动响应,情绪化而且凭直觉行事。而以所谓系统2为基础的慢速思维,则缓慢,精于算计,深思熟虑。如果我们想知道应该做什么,尤其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时,系统1是不可靠的(虽然依靠它赶紧从麻烦中脱身倒也不赖)。如果系统2运转良好,慢速思维就会扮演重要的卫士角色(因为通过计算),而且往往能够给出恰当的解决方案。不幸的是,负责拍板的往往是系统1,所以它要为人们犯下的许多错误负责。 个人是这样,那么群体呢?在本书中,我们将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群体是否总能纠正个人的错误?我们的回答也很简单:不能。不但不能,群体实际上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