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论文集(第五辑):残碑何在

[美] 巫鸿 郑岩 编
58 玉骨冰心——中国艺术中的仙山概念和形象(2005) “玉骨冰心”一词常被用来形容出尘不染、遗世独立的仙子,但石涛(1642—1707年)用这四个字来形容黄山。在他描绘其黄山之旅的《黄山八胜图》册页中,一帧帧画面记录了画家观览胜境、探索这座名山奥秘的过程。其中一帧画的是他攀游老人峰的情景[图58.1]。层层叠叠的山石在画面中心部位堆成人形岩壁,石涛在岩壁脚下题上了这样的词句:“玉骨冰心,铁石为人。黄山之主,轩辕之臣。”“轩辕”指的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据说他数千年前曾到黄山采集百草以炼制长生不老的仙药。有趣的是,在这张画中石涛把自己以同样的姿势画在人形岩石之下,有如微缩版的“黄山之主”。 图片: 图58.1 石涛,《黄山八胜图》之“老人峰”。纸本设色。清代。京都泉屋博古馆藏 双层的联系激活了这幅绘画:一方面黄山被比作仙子,一方面它又与画家的自我相连。石涛并不是这些联系的发明者,也不是最后一位从此种角度来描绘黄山的画家——当代摄影家汪芜生的黄山图像就明显地延续着这个传统。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个传统作一大体的勾勒和阐释,为此我们必须先从汉代艺术中“仙山”之开创着手,接着讨论这类图像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发展。 一、中国艺术中“仙山”的开创 汪芜生二十多年前拍摄的一组摄影作品细致入微地捕捉了黄山七十二峰的神韵。以图58.2为例,这张照片宛如光与影、虚与实的交响曲。耸立的奇峰从深不可测的迷雾中钻出;前景中的树木轮廓衬托出中景峰峦惊人的高度,然而与远景中若隐若现的峭壁相比它又显得极其渺小。此幅作品几乎包含了传统艺术中“仙山”的所有基本特征,包括它的特定图像志因素,烟障云雾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被强化了的神秘氛围,以及宏观与微观双重表现所引发的无限苍茫之感。 图片: 图58.2 汪芜生,《黄山· W37》。银盐照片。1997年 东周楚国诗人屈原(约前340—前278年)是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