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由

[英] 扎迪·史密斯
献给姬特和哈尔 还有 已故的罗伯特·B.西尔弗斯,以示纪念。 “人们有时是穿着鞋的奴隶船。” ——佐拉·尼尔·赫斯顿 “眼睛不是窗户。眼睛里有神经冲动,但无人读取、计算、转译并反复思考这些冲动。你想要搜寻多久就搜寻多久,家里没有人。这个世界包含在你内心,而你不置身于这个世界。” ——丹尼尔·凯尔曼 前言 我在罗马与老朋友一起吃饭,席间,他们中有一人转身对我说:“当然,你迄今的写作生涯是一出历时十五年的心理剧。”大家都笑起来——我也跟着笑了——但这句话有点刺痛我,我连续几个星期为话里的含义所烦扰。现在,我就把这句话写在这篇前言里。确实,多年来,我一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也经常疑惑我究竟有没有让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显得荒唐可笑。我想这种焦虑源自我知道自己不具备真正的资格写我所写的东西。我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不是名副其实的文学或电影方面的教授,不是政治学家、专业的乐评人或训练有素的记者。我在创意写作系教书,本身却没有创意写作的艺术硕士学位,也没有博士学位。我的根据——不过尔尔——几乎总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我感到这一点——你呢?我突然有此想法——你呢?论述一个人情感体验的文章,从本质上讲,是站不住脚的。这些文章唯一的特点是自由。同理,读者也异常自由,因为我没有一丝比她高明的地方,谈不上权威。她可以随时随地反驳我的感受,她可以说:“不,我从未那样觉得”或“天哪,我根本没有过那样的念头!” 写作(对我而言)是三个不稳定的、变幻无常的要素的交集:语言、世界、自我。第一个要素从不完全属于我;第二个我只能略知一二;第三个则是对前两个要素可变、即兴的回应。若说我的写作是一出心理剧,我想不是因为我,像网上讲的,有如此多的感受,而是因为对我来说,准确地平衡这三种要素、赋予每种其该有的分量,这从不是不言自明的。我试图从“自我”——自我的界限不定、自我的语言不纯、自我的世界决非“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