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力量

刘嘉森
小学与初中 1 亲近文字与书籍 这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的回忆录,但是,自然和谐的个人成长在如今是奢侈的事情了。如今,社会上充斥着有关教育资源分配的焦虑,大家都拼命往大城市挤,给民营教育巨头们递上报名费,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上牛校,却很少思考教育的本质,坦然接受成长所需要的漫长时间。我有幸,父母都不太跟风,没有信奉“教育就是烧钱”的理论,而是耐心地帮助我积累学养。 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城,家乡的名字叫涿州。涿州是一座安宁平淡的城市,但我喜欢这里,喜欢这里千百年来流传的刘关张结义的故事,也喜欢这里朴实刚健的民风。我知道中华大地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城,我也知道每一座小城都是独特的,小城里的孩子们想要逃离小城,到大都市去,到远方去,但在某个月明之夜又会思念起小城,因为小城是无可替代的家乡。 在这座小城里,我经由父母的指点缓慢地提升着自己的素质。提升的方法很简单:阅读。 阅读的基础是识字,识字这一关,是父母拉着我闯过的。小时候父母拉着我走在大街小巷,看到各种招牌上的字就考我,我总是小脸憋得通红,最后认输。妈妈总会耐心地告诉我这个字念什么,把意思也讲给我听。我就会努力记下来,父母再考我的时候我就能准确地说出来,我开头所认识的几十个常用字就是这样得来的。等到认识了基本的字,父母就陪我一边看故事一边认字,大多是几十个字的小故事,没有什么深意,但是很有趣,所以我看得津津有味,慢慢也就认下很多字来,把认字数量提升到几百个。父母尽量不让我看电视,加上当年也没有智能手机,所以我接触各种电子产品都比较晚,我认为这也是一件幸运的事。现在看来,电子产品尽管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给教育和成长带来的更多是危害,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所造成的“信息茧房”,在不知不觉中封锁住了孩子的世界观,影响非常可怕。 到了小学刚入学的时候,我已经认识了三千个汉字,市面上大部分的科普和故事类著作我都能读,每天一放学我就扑进了阅读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