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与坟墓

[西]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诗歌是一种天赐。我完成我的任务,做好我应该做的事,不紧不慢。 ——加西亚·洛尔迦 译者序 加西亚·洛尔迦:在提琴与坟墓之间凿写诗歌 我的爱,我的爱,我想要留下 提琴与坟墓,华尔兹的绸带。 ——《维也纳小华尔兹》 1936年8月19日,西班牙南部古城格拉纳达郊外。夏日清晨的虫鸣尚未声起,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的胸口即将失去最后的热度。一颗子弹,或许更多。再无其他。吉他的弦崩断了。舞台的灯熄灭了。诗人死在格拉纳达,他的格拉纳达。 一 “我最遥远的童年记忆是土地的味道” 从那个致命的晚夏,让时光倒流三十八年,1898年6月5日,加西亚·洛尔迦出生在格拉纳达近旁小镇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是野心勃勃的农场主,骑术高明,母亲则是智慧而温柔的小学老师。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小洛尔迦跟随母亲学习识字念书,跟随姑姑学习弹吉他和唱歌,在牧羊人、原野和天空的陪伴下度过被宠溺的时光。他为遇见的每一样事物——家具、树木、石头——都分配了特有的个性,并不时同它们说话。大自然及其奥妙总是令他惊奇。家门口的院子里有几棵山杨树,每当有风吹动枝叶,就会发出高低音调如同音乐,而他常常花上好几个小时用自己的声音为山杨树的歌声伴唱。有一天,他意外地听到有一个声音在逐个音节地呼唤他的名字“费——德——里——科——”,不禁驻足四下张望,却没看见任何身影,耳边依旧持续回荡着那样的呼唤。听了许久,原来是“一棵老山杨树的树枝互相擦蹭发出单音节的声响,哀怨悠长,听起来像我的名字”。(一百多年后,他儿时用过的吉他被追崇他的年轻音乐家重新修好,修复时用上了一种鲜少用于制作吉他的木料,正是山杨木。) 那个延长了许久的童年留给了洛尔迦不竭的乐天性格和始终炽烈良善的笑容,对他人苦难天生的感知力也在那个阶段就有迹可循。四五岁的时候,村子里有两个吉卜赛人经常去他家乞讨,小洛尔迦会趁大人不注意把厨房里能找到的最大块的面包拿给他们。有时候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