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今和歌集

[日] 藤原定家 等
译本序 三大和歌集歌风嬗变与《新古今和歌集》“幽玄”新风 王向远 日本文化本质上属于感性的审美文化。要了解日本人与日本文化,必先了解作为日本审美文化之载体的日本文学;要了解日本文学,必先重点了解日本民族文学的重要样式“物语”与“和歌”(包括俳句);要了解和歌,必须首先了解日本文学史所称“三大古典和歌集”——《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和《新古今和歌集》。对我国读者而言,这就需要借助和歌的汉译。和歌汉译的宗旨与目的,就是使用恰当的译案,把和歌所承载的日本之美创造性地转换出来。还要把不同时代的和歌创作的审美特质阐发出来。 在《万叶集》已经有了多种中文译本、《古今和歌集》新译本已出版发行、《新古今和歌集》成书八百多年后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也即将付梓之际,有必要从“三大古典和歌集”歌风嬗变的脉络入手,见出《新古今和歌集》对《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的继承与超越,并对我国读者较为陌生的《新古今和歌集》的“新风”之美及美学特质做出概括性阐释,聊供读者参考。 一、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到《新古今和歌集》 “和歌”(简称“歌”)即日本(大和)民族的诗歌,与诗(汉诗)相对而言。和歌起源于日本古代民间歌谣。那些歌谣大都保留在日本最早的历史传说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故被合称为“记纪歌谣”。那时日本尚没有文字,记纪歌谣都是用汉字来标记的,格式韵律也不定型,大概是受汉诗的五七格律的影响,基本上采用五言和七言句调,为后来和歌的“五七调”奠定了基础。 由于和歌初无定型,且主要是民间歌谣,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公卿贵族阶层大都瞧不起和歌,认为那只是女流之辈、乡野村夫之玩,多以吟咏汉诗、写作汉文为风雅之事。但是,随着日本民族文化的成长与自觉,特别是一批有教养的宫廷贵族女性,使用日语写出了许多细腻优美的日记散文,使日语作为书写语言趋于成熟,公卿士大夫们也刮目相看,并且也试着用日语写作了。使用日语吟咏唱和、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