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要重新出发

阿籽奶奶
图片: 阿籽奶奶和孙女阿籽 我要让孙女想起我的时候,开怀大笑。 有一天,她也会像我一样老去,也会像我一样, 不管什么时候、多大年纪,都可以重新开始。 图片: 黑松 |自序| 1944年2月1日,我出生于湖南洞口县山门镇尹姓的一个名门望族。先祖鼎初公是唐代尹思贞第二十二代孙,宋高宗绍兴庚午年(1150年)中武状元,担任指挥使,后告老还乡,迁入山门地区。我父亲在家排行老幺,祖父去世时,家中孩儿年幼,孤儿寡母受人欺负,家道中落。我的童年是在内战动乱、东躲西藏中度过的。 1950年,西北军区招聘文化技术干部,在县城教书的父亲报考并被录取,被分配到新疆军区速成中学任文化教员。1954年春,因为我家被划分为地主成分,备受磨难的母亲和我,千里迢迢去新疆投奔天涯一方的父亲。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儿时的家——家中大院里青翠的草丛和院外幽绿的香樟,却永远留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到了新疆,我就像一棵山门镇田里的绿苗,在那荒凉的戈壁中扎根成长。我结婚时穿的那件绿呢大衣总是闪闪发光地出现在我的梦里,我现在画画也偏爱绿色,喜欢那绿色枝叶蔓延在我的生活和梦里,铺满整个大地,长到儿时的记忆中。 父亲在新疆军区当教员,我就在八一干部子弟学校上小学。当时部队免费为干部子女供学到十八岁,父亲不要那个待遇,他说他的工资也算挺高的,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干部子女学校待遇好,有暖气,有阿姨照顾,我也不想离开要好的伙伴,为这事生过父亲的气。很久以后我才明白,那一代人心里想的,先是国家,然后才是自己。 后来,父亲复员了,因为家庭成分高,“反右”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劳改队,在新疆乌苏的老西湖公社改造。那是1960年,刚刚十六岁的我只能辍学工作,负担家用。我在乌苏运输公司当了一名电焊工,负责焊接水箱,认识了同一个单位帅气的司机张荣先。1963年,我和张荣先结婚。一般来说,结婚是该穿红衣服的,可我结婚那天穿的是墨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