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灵魂的眼睛

刘慈欣 何夕 等 拉兹 主编
前 言 科幻小说作为伴随着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而生的独特文学,从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弗兰肯斯坦》(又名《科学怪人》)以来,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成为人类文明中最具魅力的想象力成果之一。科幻小说是科学与文学的结晶,对树立科学精神、陶冶文学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力,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中国科幻并不是近年才产生的。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梁启超、鲁迅等有识之士就已经以“科学小说”之名引进和翻译了大量的科幻小说,也产生了不少颇具时代特色的原创科幻小说,不仅记录了当时新旧思潮冲击下的人心趋向,更表达了国人希望科学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鲁迅先生非常推崇科幻小说的社会价值,不但亲自翻译了《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作品,更提出了科幻小说 “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的标准,认为“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 当前,我国科幻文学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5年,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有“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更多科幻作家的作品被翻译为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等语言,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典范。 与此同时,科幻文化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自2016年开始,中国科协将繁荣发展科幻文化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并每年举办中国科幻大会,影响深远;科幻小说从各地教育部门自发地纳入考试题目,到进入人教版语文课本、纳入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成为高考内容,证明了教育界有识之士对科幻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科幻小说也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聚焦的热点之一;2019年春节,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热映,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电影作品之一,反映了整个社会对科幻文化的认同和期待,而包括电影导演、制片人等在内的多位主创人员在青少年时期就是科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