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六讲

王安忆
第一章 开展写作生涯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我已写作三十多年了。很多读者会问,这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有什么转折性的变化呢?我是怎样开始写作的呢?我想我可以从我的第一篇文章说起。 一 写作生涯的开端——一篇没有面世的文章 1977年,我写下第一篇获出版社接纳的文章。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文革”还未结束。那是1976年上半年,历史还是按照前十年的节奏和去向进行,当时的年轻人正处于动荡、不确定的命运当中,有的做工人,有的做农民,亦有的得到工厂或农村的推荐得以求学。但还是有些事情开始变化,沉寂已久的出版业慢慢恢复起来,出版界开始想要出版一些杂志、书籍,报纸也有一点点要恢复文艺副刊的迹象。那时上海有一家出版社计划出版一本知识青年的散文集,就是在“文革”期间停业多年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当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这本散文集时,吸引了很多喜欢写作的文学青年投稿。其实“知识青年”这个词在当时的界定相当特殊,它指的是受过教育但又没有完成教育的青年,这些青年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各个地方,但更是指那些从城市来到乡村的中学生。其时,我已经离开农村,在一个三线城市的歌舞团体工作,但身份仍然是知识青年。我的一篇散文就获这本书的编辑接受了。有意思的是,担任我这篇散文的编辑,是当时很具影响力的知识青年张抗抗。张抗抗可以说是知识青年作者的先驱,在70年代已经出版长篇《分界线》,当时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借调来做编辑,成为我的文章的责任编辑。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她不比我年长几岁,可是已是一个成熟的作家,由她担任我的责编,我这篇文章已经成功了一半,最后也真的录用了。 可是政治环境很快产生了极大的变化。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打倒了,“文革”结束,这本书的立场变得很尴尬,是否该出版呢?对这些青年来说,他们都经过了漫长的组稿、改稿、最后定稿的历程。书已印成册了,我们眼巴巴地等着书籍出版发行的这一天,可是意识形态的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