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陆:文明五千年

[美] 托马斯·特劳特曼
前言 本书是我在密歇根大学开设“印度文明导论”大班课程时,为学生写的印度文明史入门读物。 市面上有许多印度史入门书,都是我尊敬的学者写的,我个人非常喜欢。多年来,我一直从中挑选一些,作为“印度文明导论”课程的阅读书目,但学生们经常抱怨这些书篇幅过长、内容琐碎;刚接触这个主题的学生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名称与术语。我和同事们都认为,历史解释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处理,而学生们的反馈使我们意识到,我们给的细节太多了,初学者一开始根本消化不了。我由此确信,他们需要的是一本概要介绍印度历史的入门书,篇幅要足够简短,静坐几次即可轻松读完;内容要足够全面,总体涵盖印度五千年的历史。我需要删繁就简,抑制历史学家想要充实细节的冲动,学习技巧,创作更适合初学者的入门读物。学生们让我明白,他们需要的是一本能让他们迅速概览印度历史长河的书,这样,他们既可以在脑海里勾勒印度文明全貌,又能了解基本的相关名谓、专业术语,形成粗略的时间概念。它应该帮助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它应是道开胃菜,而非正餐。当我遍寻该主题入门书而不得后,便开始写作本书,将其用于教学。学生们的正面反馈鼓励了我,我开始觉得这本书对其他人可能也有助益。 学生们既想通过一本入门书整体认识印度文明及其历史,又希望这本书读起来不要磕磕绊绊,而热衷细节的历史学教授们,比如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上述需求,正是这样的代沟催生了这本书。无疑,这本书中和了双方的需求,有些地方并不能令大家满意。我缩短了本书的篇幅,尽可能省略不必要的细节;我的同事们可能会认为它过于精简,学生们则可能觉得仍然过于琐碎。本书的写作初衷虽为入门,但仍尽力不牺牲诠释的复杂性,避免过度简化原有概念。书虽小,写起来却不容易。 本书欲追求简史的精简与通史的完整。为了融合二者,我再一次采取与现行不同的做法。多数通史只给予印度早期历史几章篇幅,着墨较多的是晚近到独立时期的历史。这种写法会让读者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