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父母

[日] 加藤谛三
前言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曾提出“亲子角色颠倒”这一概念。 所谓“亲子角色颠倒”指的是父母向孩子撒娇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孩子向父母撒娇才合乎情理。因此,撒娇这一行为的主体和对象颠倒时,就叫作“亲子角色颠倒”。 孩子撒娇时,父母理应满足孩子的需求,可在“亲子角色颠倒”的情况下,反而是孩子被迫承担起了满足父母需求的职责。 听孩子讲自己得意的事情,是育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有时候,孩子反倒不得不听父母自吹自擂,还要赞叹附和道:“爸爸(妈妈)好厉害呀!”这就是一个“亲子角色颠倒”的例子,这些父母其实是在向孩子撒娇。 孩子听完父母的一番自吹自擂后,还要负责夸奖他们,这对一个孩子而言绝非易事,但这就是“亲子角色颠倒”的常态。 比如,一位母亲做好了饭菜。 如果孩子不说“哇!好好吃”,母亲就会心生不满。 再比如,父亲买了一辆车。 如果孩子不说“哇!好酷呀”,父亲就会心生不满。 换言之,原本父母的爱对孩子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亲子角色颠倒”的情况却是父母向孩子索要这份“不可或缺的爱”。 这种情况与其说孩子没有得到爱,不如说父母在榨取孩子身上的爱。 试问,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怎么可能养好孩子呢?他们育儿失败,孩子成日惹是生非。于是,这些颠倒了亲子角色的父母就开始为自己辩解:“我每天都会亲自给孩子做饭。” “亲子角色颠倒”最大的问题之一就在于,父母自认为自己是称职的父母。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父母与孩子融为一体就是最理想的状态。但问题是,不是孩子在寻求与父母融为一体,而是父母在寻求与孩子融为一体。 父母并没有察觉自己寻求与孩子融为一体这一心理背后暗藏的焦虑,而其实这种焦虑就是约翰·鲍比所说的焦虑型依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暗藏着他们想对孩子撒娇、想控制孩子的欲望。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会跟孩子一起做自己小时候想和父母做的事。他们把对爱的饥渴感全部投射到孩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