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没落:第1、2卷

[德]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西方的没落(第1卷) 中译者导言 历史的炼金术士与文化的先知 ——斯宾格勒及其《西方的没落》 1918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神圣的德意志帝国行将就木,这时,一本题为《西方的没落》的巨著在维也纳出版,书的作者是当时在学术界还默默无名的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有时候,一本书的命运常常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当斯宾格勒的这本书面世之时,其所引起的巨大轰动,如卡西尔所言,“世所未见”。然而,这样的轰动,不论是毁还是誉,除了能显示历史之川流对个体之思考的“消声”力量之外,并无其他意义。一如“西方的没落”这个书名,对于当时及以后的反对者也好,赞扬者也罢,都不过是历史浅见者用来把玩历史之事象的一个醒目措辞,至于这“没落”背后的心灵的逻辑,他们是决然没有那份抉剔的毅力、那份透视的慧眼去加以把握的,而对这“没落”的呼召者,他们除了方便地给他贴上“历史悲观论者”的标签以外,是决然没有那份耐心去思索这预言背后的幽隐之意的,就连卡西尔这样的深刻的历史洞识者,也不免会因为其种族意识形态的歧见,而将《西方的没落》斥之为“历史的占卜术”和“恶的预言书”,甚至偏执地将其视作是后来纳粹德国的政治神话的“哲学先声”。斯宾格勒,这个名字在今天被人提起的时候,仍显出某种暧昧的意义,在处身于历史之川流中的大众眼里,他是为西方文化吟唱挽歌的“现代”祭司,是为未来文化诊断命运的“后”现代先知;而在处身于大学建制中、对历史之血气已感漠然的各类史家的眼里,虽然公认斯宾格勒是著名的历史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化诊断者,但在他们的各类史著中,斯宾格勒往往只占有偏隅的一角,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如在我们的哲学史中)。面对斯宾格勒的行文中四处出没的历史“错误”和哲学“浅解”,这些建制中人再也不敢贸然前行一步,因为历史“学”、哲“学”的建制已经使他们的血气枯竭,他们已经没有办法深入历史涌流的深处去感受历史的脉动,而这种“感同身受”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