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
[美] 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
第一部分
法国巴黎,让人心动又心安。
第一次去巴黎的时候,我只有四岁,我在那里说法语、照相、上学。当时早餐喝汤,午饭吃烤羊腿和菠菜(我当时喜欢吃菠菜)。吃饭时,一只黑猫会跳到母亲的背上,让我心惊多于心安。我不讨厌猫,但我不喜欢它跳到我背上。在巴黎,甚至整个法国,到处都是猫。它们随心所欲,想坐在蔬菜上就坐在蔬菜上,想藏在杂货中就藏在杂货中,想待家里就待家里,想出门就出门。妙的是,猫如此多,却很少打架。法国的动物有两个特点:一,猫不怎么打架,也不怎么叫;二,鸡在过马路的时候不慌不忙,跟法国人一样。
在巴黎开车的人都晓得这两点。过马路的时候,法国人总是保持匀速,没什么能吓到他们,也没什么能让他们改变步速。即使突然一声巨响,也不会吓他们一跳,更不会让他们改变步调和方向。如果看到有人在巴黎的街上跳了起来,那他肯定不是法国人。这一点让人心动又心安。
就这样,我四到五岁的时候在巴黎度过了一年,之后又回到了美国。孩子是不会忘事的,只是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事情上。
不久,旧金山来了很多法国人。
毕竟,每一位作家都喜欢活在自己的内心,以便向人倾诉真情。这就是为什么作家必须心系两个国家,一个是他真正的祖国,另一个是他生活的国家。后者是浪漫的,和作家本人保持一定距离,并不真实,却真实存在。
对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来说,意大利是他们的第二祖国;对于十九世纪初叶的美国人来说,西班牙是他们的第二祖国;对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人来说,英国是他们的第二祖国;而对于我们,十九世纪末的美国人来说,法国是第二祖国。
当然,有些人的第一祖国反而成了第二祖国。最近的例子是:路易斯·布罗姆菲尔德发现美国成了他的第二祖国。也有类似的关于英国人的例子,比如吉卜林发现英国成了他的第二祖国。但是总体而言,那个给予你自由的国家,并不是你原来的祖国。
旧金山,应该是个“小法国”。
当然,旧金山也可以是“小西班牙”或者“小中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