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裂帖

[日] 志村福美
本书中单张标有作品名的裂为中文版独家收录,选自拙考所藏的志村福美裂帖实物作品集《裂筥》(紫红社,1984年,限定138部)。 前言 从我开始染织的1960年前后,我就习惯将用剩下的裂收集起来,贴于手帖上。2007年,它们以出版物《小裂帖》的形式公开了。 回顾初期织的小裂,内心涌现千万感慨,仿佛看着自己三十到四十岁时的照片。 啊,这是和母亲一起去奈良古寺时穿的和服上的一片。 这是跟着白洲正子去净琉璃寺时,束的腰带上的裂。 旅途中所见长谷寺的回廊、净琉璃寺的佛塔、池塘里开着的菖蒲,被记忆一一唤醒。 将之成书出版,如同公开自己长年的日记,难免让人踌躇一番。 物比人长久,若这些小裂能拜受读者的爱怜,我便心满意足,感激无既了。 忆母亲和小裂 一段记忆至今难忘。 当年在东京资生堂的艺廊举办人生第一次个展,富本宪吉的夫人一枝女士与从近江赶来的母亲一同出现在会场,并留下这样一句话: “今天会场没有值得一看的东西。你妈妈身上那件蓝染的盲缟和服,才是全场最美的。”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刺在我胸口。如今回想,母亲当时所穿的,那件她亲手织的蓝染和服,的确是最美的。作为新人,我根本无力与之抗衡。 自那以后,我以蓝染为重,像个傻瓜一样,痴痴不倦地织着微尘、盲缟等蓝染的花纹。但蓝染之深邃,就像那无法轻易把握的井户茶碗,无论我如何探求,都无以穷尽,引我随追至今。 仔细端量成长于大阪道顿堀附近的祖母和母亲所留下的和服面料,能窥探到当时大阪商人家妇女的衣装风格。 低调内敛却不失洒脱、清气动人的条纹和小纹;艳丽的友禅中沉静雅致的樱花纹样;华美的纹饰下不经意出现的素朴茶色、谐美的黄雀色,样样精彩。 罩在衣柜和琴架上的盖布,紫藤纹样的底色上开着一朵牡丹,那份优雅亦叫人过目难忘。 母亲年轻时,身上总缀着这些纹饰,却不知从何时起一改调性,全换成了近乎禁欲般的素朴调子。衬领总是黑色,和服则清一色蓝染。是否因为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