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色彩

[日] 志村福美 [日] 井上隆雄 摄
中译序 本书初版发行于1986年,后于1998年再版推出文库本。本书的后记《是工作在工作》一文系志村福美为文库版所撰,彼时她七十四岁。 提示出时间之隔,是因我在翻译过程中,确乎感受到了志村先生心境的微妙不同。 这本三万字的集子,情文兼至,言短意长,里面的每篇文章我都反复咀嚼过。我想,志村先生的文章萃出于一般的工艺随笔,除了良好的学养、细腻的感受力和手艺人特有的诚恳,也因其调子和精神有着哲学的底色,和信仰的烛照力量。她对手艺的体悟深切而沉郁,琐琐道来,却仿佛清荫流泉;她对自然所怀的敬意,亦灼然可见。 而读(译)到后记《是工作在工作》一文,我禁不住落下好些泪。她写得那样深情!在生命暮年所特有的秋天般的精神状态下,她把对过往的一份倦怠和反省,融入对恩师柳宗悦所抱持的工艺理想的追忆与感怀中,让人动容。 志村福美三十二岁时踏上染织的道路,引路人正是民艺运动的先驱柳宗悦。然而讽刺的是,当她倾尽全力,在民艺精神的指引下织出人生第一件和服,并一鸣惊人地在传统工艺展上获奖时,柳宗悦却因此将她逐出了“民艺”的大门。 面对这一记晴天霹雳,志村没有被击垮。她既无退路,也再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命运逼她向前。第二年、第三年,她连续三年夺奖,让所有人记住了这颗新星的名字。柳宗悦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主动写信道贺,期待一睹她的近作。半年后,柳宗悦仙逝。 事实上,柳宗悦之外,细数志村福美一生所遇的前辈师长,每个名字都是一个塔尖:河井宽次郎、黑田辰秋、富本宪吉、芹泽銈介、白洲正子……这串名单很长,柳宗悦并非其中与志村交流最多的一位,但他的影响,无疑贯穿了志村福美的整个染织生涯。道路之初,正是柳宗悦教给她此中最玄妙的道理:染织,是领受植物的生命。如今已入耄耋之年的志村先生,每天依然坚持手抄柳宗悦的“心偈”,仿佛写经,也是念诵保持。 五十八岁那年,志村福美遇到了一本对她至为重要的著作——歌德的《色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