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语录

胡文辉 编
编选说明 ◎本编录文所据,除陈氏全部著作之外,尚包括旁人记录陈氏讲课及回忆陈氏言谈的文字。此类文字虽未必精确,仍可谓“下真迹一等”,自有参照价值。且就历史来看,此类文字方是真正的“语录”,古代如《论语》《坛经》《朱子语类》,近时如吴作桥等编《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皆其例。 ◎本编所引陈著文本,以三联版《陈寅恪集》为据。但此集的二版、三版在文本上不无修订,有据民国旧版而改,有据《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而改,甚而有据我的《陈寅恪诗笺释》而改,皆未作说明,不符合版本学的规范。故本编仍以初版为准,特殊的异文则以按语方式说明。另,《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与《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系同一著作的两种文本,今仅按《述论稿》引录内容,一般不涉及《略稿》的异文。 ◎回忆陈氏的文字,结集者以台版《谈陈寅恪》最早,大陆版《陈寅恪印象》继之,《追忆陈寅恪》在后。但因《追忆》收录最为齐备,故优先以《追忆》为据。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刘隆凯《陈寅恪“元白诗证史”讲席侧记》两种内容甚整齐,惟记录者已作整理加工,异于原始记录,故未取。 ◎我读书时有作批注的习惯,包括画重点线、做重点标记之类,此编录文大体即依据过去阅读时的批注,故内容的取舍取决于个人的趣味和眼光,非敢谓竭泽而渔者。此外,与陈氏有关的周边文献,包括陈氏集外函,未遑一一查检,仅据有关线索录入若干。 ◎因“语录”体例的限制,收录内容不宜过于繁琐,亦不宜过于冗长,必然侧重更适合“语录”者,即较为宏观的通论,故此编录文较突出陈氏的“史识”方面,虽亦属陈氏作为史家之特色,但未必即能准确反映陈氏史学的面貌。 ◎录文不避重复,相反尽量求全求备,特别着重将同类的零散材料汇辑一处,有意做成“语录长编”,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对录文所作的归类、拟题,既为便于查检,亦融入个人对陈氏学说的理解,未必完全贴切,亦不可能避免主观。若内容有两可者,能裁…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