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译白居易诗选:汉英对照
许渊冲 编译
致敬译界巨匠许渊冲先生 图片 译序
白居易(772—846)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幼年时代在中原一带度过。公元787年,他16岁时初到京城长安,带着诗集去见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名字就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当顾况翻开诗集,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赞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亦易矣!”于是白居易声名大振。
公元799年,白居易在河南经历了叛军之乱,兄弟离散,写下了《自河南经乱》一诗,说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兄弟间的关怀之情。800年,他29岁时进士及第。公元806年,他在今天的陕西周至县任县尉,写下了著名的《长恨歌》。诗中对唐明皇的好色误国有所讽喻,但对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则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诗的艺术性很强,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写来感情丰富,词采绚丽,形象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千百年来人们传诵的名篇。关于爱情的诗歌,他还写了《燕子楼》《花非花》等小诗。
公元808年,白居易任左拾遗(一种谏议朝政得失的官吏)时,有三个考生因为抨击时政,触犯了宰相等保守派,牵连了许多人被贬官。白居易上书请求改变这一决定,同时写了《赠卖松者》一诗,通过描写松树的无地栽种来影射人才的不容于世。他后来写的《红鹦鹉》《杨柳枝词》等,也属于这一类讽喻诗。
公元809年,白居易又写了50首《新乐府》,全面深入地揭露了唐代中期的黑暗面,触及许多社会问题。本书选了两首:一首是《上阳白发人》,写一个宫女被幽禁的典型事例,控诉了封建帝王占有三宫六院的罪恶制度,同时对后宫的怨女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另一首是《卖炭翁》,描写皇室在长安市上公开掠夺民间财物,作者用很少的笔墨把人物写活,有典型的社会意义,表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公元810年前后,白居易还写了10首《秦中吟》,序言中说:“予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