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符号学思想研究

张良林
总 序 虞山,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境内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其得名源于商末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虞仲。虞仲即仲雍,为了让位给季历的儿子昌,与其兄泰伯一起避走无锡、常熟一带,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南方,建立了勾吴政权,使长江三角洲最先见到了文明的曙光。这一段有传奇色彩的佳话传诵至今,昭示了虞山人文历史,尤其是虞山文明与中原文化的渊源关系。不过,据现有的考古材料,远在泰伯、仲雍到来之前,大约距今5000年前,吴地已经出现了相当发达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至商周之际,又出现了文化复兴的景象。究其原因,吴地文化的繁荣乃在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先民们的辛勤劳作,尤其应该重视的是一些文化智者的开放心态与吐故纳新的文化传承和创造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吴公子季札的出访中原问礼及虞山民间学者言偃的北上泗水问学。作为孔子唯一的一位南方弟子,言偃把孔门儒学的要义发扬光大,“文开吴会”“道启东南”,并以其文化智者的形象,给虞山文化的建构亮出了最初的底色,确立了作为常熟文化最鲜明最具特征性的精神内核,这便是礼乐治国、诗礼传家的文化传统。 经过一千余年的播种、萌蘖和发展,至中古时期,虞山文化迎来了空前辉煌的时代。梁昭明太子萧统于虞山东麓筑台读书,引领常熟人嗜好读书的风尚。自隋唐科考以来,常熟一邑出现了8位状元、8位宰相和483位进士,而两代帝师翁同龢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自北宋郑时首开藏书传统以来,常熟地区的刻书、印书、藏书文化蔚为大观,至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私家藏书的中心。如赵氏的脉望馆,毛氏的汲古阁,钱氏的绛云楼,瞿氏的铁琴铜剑楼均名扬海内外。自元代创立第一所书院以来,常熟地区有书院14所,形成了县学、书院、社学、私塾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良好的教育制度和师承学统让虞山文化既如七弦琴川,静水流深,又如剑门奇石,这边独好,成为中国文化版图上最具区域表征,成为最为独特、最有影响力的文化灯塔。在中国文化史上,导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