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

谢思炜 评注
前言 杜甫字子美,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他的祖籍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军事家和历史学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唐中宗时官至修文馆直学士。父亲杜闲只作过兖州司马、奉天令等官职。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杜甫《进雕赋表》)、有良好文化传统的家庭,他自己曾自豪地宣称:“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他自述:“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年轻时便表露出优异的文学才华。 杜甫的生平经历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三十五岁以前,是他读书和游历的时期。从二十岁起,他开始了十年左右的漫游。南至吴越,北达齐赵,其间曾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二十四岁时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考中。这一时期,他结交了李白、高适等著名诗人,度过了一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壮游》)的生活。 玄宗天宝五载(746)杜甫三十五岁时来到长安,自此开始了十年的困守长安生活。天宝六载(747)他参加了一次特科考试,结果主持者李林甫以“野无遗贤”为辞黜落了所有参考者。此后杜甫四处干谒投赠,乞求汲引,有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惨痛遭遇。天宝十载(751),他又直接向皇帝进献《三大礼赋》,得到赏识,获得“送隶有司,参列选序”(《进封西岳赋表》)的资格。但待选的过程十分漫长,直到天宝十四载(755)才授官河西县尉,后改官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其间,杜甫一家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送家人寄居奉先县,乃至发生“幼子饥已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惨剧。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重要分界。此后三年,杜甫经历了陷贼与为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