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注释本)

[德] 康德
科学院版编者导言 保罗·门策尔(Paul Menzer) 关于促使康德撰写《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的理由,他自己在这部作品的前言中是以如下的话来表达的: 我决意日后提供一部《道德形而上学》,如今我让这本《奠基》先发表。尽管除了一种纯粹实践理性的批判之外,道德形而上学真正说来没有别的基础,就像对于形而上学来说,已经提供的纯粹思辨理性的批判是基础一样。然而一方面,前一种批判并不像后一种批判那样极为重要,因为在道德领域里,人类理性甚至在最普通的知性那里也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重大的正确性和详尽性,与此相反,它在理论的、但却纯粹的应用中却完全是辩证的;另一方面,为了一种纯粹实践理性的批判,我要求:如果它要被完成,就必须能够同时显示它与思辨理性在一个共同的原则之中的统一,因为毕竟归根结底只能有同一种理性,它惟有在应用中才必须被区别开来。但是,如果不引入完全不同种类的考察并把读者弄糊涂,我在这里就还不能达到这样一种完备性。为此缘故,我不使用纯粹实践理性批判的称谓,而是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这个称谓。 但第三点,既然一部《道德形而上学》虽然有吓人的标题,但仍能有很大程度的通俗性,且能够适应普通的知性,所以我认为,把对基础的这种预先探讨与道德形而上学分开,以便将来可以不把这里无法避免的细微之处附加给较易理解的学说,是有好处的。 指出康德思维的导致这几句话的内在发展,不是如下阐述的任务,对于它们来说,只是应当补充这部著作的外在历史。当然,在这一场合,可以列举一些在上面几句话中未触及的事实,它们对康德的决定不无影响。 对于这部作品来说明摆着的事实材料证实,它原初并不在康德的计划之内。因此,他自己或者他人关于伦理学作品的工作的通报不能直接地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联系起来,但毕竟属于其广义上的前史,应在这里有一个位置。这个位置还可以这样来限制,即B.埃德曼在本卷《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中指出了大量应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