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居手记

青青
前言 青青如画 艾云 2014年12月,北方中原已有料峭寒意。我从广州飞往郑州应邀参加青青新书《落红记》的首发式和作品研讨会。下了飞机往出口处走去,凭感应,我与接机的青青会心一笑。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我发觉青青很有英伦风格。她仿佛是从英国约克郡塬上走来的女子。但见青青穿的是浅杏色碎花衬衣,领口缀饰着翻卷的荷叶边;一条浅褐色长裙外边是做工精良的棕黄色呢子大衣。就连脚下那双扣眼系带皮鞋也是深黄色的。这都是秋天的色系,衬着青青白里透红的肤色,非常耐看。青青一头如瀑黑发披散开来,有几缕不时会被风吹着半拂面颊,但这掩不住她明亮的眸子。我发觉她的眼睛很有内容:有些羞涩,又有几分妩媚;有着内收的敛聚,又有调皮诡谲的放逐奔驰感。她的确颇像英国女作家奥斯汀和勃朗特三姐妹笔下的女子。 这是第一次见青青时她留给我的印象。以后熟了,发现直觉真是不骗人。她身上的确有茫茫塬上如鹿般飞趱的生命意趣,又有着从大自然中生长出的柔韧而浪漫的想象力。英伦风范的女子,不像法国女子那样狂放不羁;她们隐忍内敛、沉默,却阻遏不了那洋漾的心绪。 来之前,女友刘海燕打电话给我,说代青青邀我参加她的一个研讨会。青青是谁?恕我孤陋寡闻。青青原来是我师妹,只是她在新闻系,毕业以后又在南阳和兰州待了不少时间,我们错过了相识的机会。我对海燕的一切都信赖,她推荐的人肯定没错。我问海燕,你和青青相熟吗?她说,那是当然,你认识我,就等于认识了她。海燕一向惜字如金,她说的青青,一定不是俗人。 直至见到前来接我的青青,我认为正如海燕所言。我们马上去掉了一切陌生感。 车子载着我们一路向济源奔去。 到了以后,我见到许多老朋友:鲁枢元、李佩甫、何泓、刘先琴、张平、杨锋等人。喜出望外。每次回故乡,都感觉在温暖的包裹中。 《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 先前我已读过青青寄来的这本书。 青青在寻找萧红,她在寻找生命的共鸣。她看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