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精神

[美] 罗伯特·亨利
作者简介 罗伯特•亨利(1865—1929 ) 美国画家、艺术教育家,“垃圾桶画派”:领袖之一。他反对学院派的死板艺术,以都市日常生活为题材,对于美国艺术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他所提倡的艺术理念,启发了不计其数的知名画家。代表作有《玛丽• 盖勒格》《穿白衣的荷兰女孩》。著有《艺术的精神》(1923)。 张心童 女,1987年出生于辽宁本溪。现定居旧金山,独立译者,专注于同声传译和书籍翻译,已有多部译著出版,部分诗歌创作散见于《世界日报》《侨报》等。 名言 人生中的某些片影,一天中的某些瞬间,我们似乎有了那么一刻出离常规的眼界。幸福感在这一刻最为饱满。最深的智慧亦藏于此刻。我们多么渴望凭借这些迹象,让眼界复现。艺术便在这样的渴望中诞生了。顺着这些符号的牵引,领向艺术的未然。这是通往真知的路标。 ——罗伯特·亨利 序言 福布斯·沃森 (Forbes Watson) 罗伯特·亨利吸引了一大批热情的追随者,在美国画家当中无人能及。亨利于1929年7月12日离开人世,他纯粹的艺术人生在这一天画上了句点。 亨利是位启发式的教学者,语言沟通天赋极强,他深富人格魅力和感染力,他的学生都十分崇拜他。 不仅如此,亨利热情地相信艺术与人生密不可分,他认为艺术不光是艺术从业者或艺术学子涉猎的领域,而是所有人都该关心的问题;他留居法国作画的经历便是他观点的明证。 亨利桃李满园。他追求艺术的随性而至,以此为最佳境界。他总是试图发挥与生俱来的才华。他非常尊重美国的艺术观,也是这样渗透给他的追随者的。他介绍法国艺术,但并不鼓励大家模仿。亨利没有极端的民族主义情怀,他教给学生艺术家要自尊自爱。用美国人的目光审视美国的素材,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尽管亨利倡导美国本土派艺术,他却是第一位将19世纪璀璨的法国艺术大力引入美国的艺术家。很难相信,若干年前法国艺术还没有渗透到纽约,如今已快速盛行开来。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