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读金庸

六神磊磊
彩插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序言 不再心中一荡,谁来怜我世人 金庸小说,有两句纲领性的、灵魂的话。第一句叫作: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话很好懂,是郭靖口里说出来的,讲的是家国。武穆书中教诲,襄阳城头烽烟,蝴蝶谷中烈火,屠龙刀里遗篇,这都是家国。中国人多半有点家国情怀,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都有。但是只有这两个字,还不是最一流的文学。 金庸小说的第二句话,叫作: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是《倚天屠龙记》里明教的歌。这一句话,讲的是悲悯。有悲悯的,才是真正第一流的文学。 可以说,“家国”奠定了金庸小说的底色,“悲悯”决定了金庸小说的高度。 金庸的书,常常怜世人。而且越到后期越是这样,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人人可悯。笔下的一切人物,一切个体,都是怜的对象。 他怜那些底层弱者,乱世中命贱如草,承平时亦被践踏,像遇上了金兵被害的叶三姐,襄阳城郊被李莫愁杀死的农妇,长台关被阿紫割舌的店小二,被蒙古兵破城的撒马尔罕的人民。 他怜的世人包括各族,汉、回、契丹、蒙古、女真、高昌……雁门关下被交替“打草谷”的汉人和契丹人,他都怜。他让失去了至亲的契丹民众露出胸口狼头,仰天悲啸。 因为“怜我世人”,所以金庸小说骨子里厌恶征服,反感侵略战争。他借丘处机的诗说: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他还借郭靖之口对铁木真说:“杀得人多未必是英雄。”甚至他还一厢情愿地让铁木真纠结至死,去世前还喃喃自语:“英雄,英雄……” 他还借段誉的口,吟诵李白反战的诗: 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他还特意把最光辉的台词,留给了大侠士乔峰: 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