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未来

[美] 菲利普·迪克
引言 [美]约翰·布鲁纳 我的书架上有三十三本菲利普·迪克的书。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能有三十八本,比其他科幻作者的书多出一倍以上。最接近的竞争者也只有十八部作品上了我的书架,而且其中有四本是他编辑的选集。 为什么?为什么我有这么多迪克写的书,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作者? 嗯,这么说吧。在阅读他的一篇小说时,迪克这家伙居然能让我相信,将来会有一个社会将橙子味果酱当作流通货币。 最近我一直在回想最早碰到这家伙作品时候的情形。我怀疑自己读的第一篇,应该就是他在科幻界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乌布》。故事语言简单平实,亲切有趣又机智,总而言之,作为处女作,值得大加赞赏。但他随后发表的短篇作品(有报道说,他当时一周写一篇),却让人感觉他还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且,我发现他常常致敬令人倍感惋惜的亨利·库特纳。直到迪克开始写长篇,我才意识到他拥有多么不同凡响的想象力,他有一种天赋,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扭曲怪异,又或是从特别的角度出发,创造出令人不安的全新的未来图景。他创造的世界给人以绝对的疏离感。读者掩卷之后,哪怕过去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潜意识中都还留有这种感受,并不断加深。我还记得,自己曾买过一本破旧的二手书——《太阳系大乐透》,然后当场就一口气读完。我也记得,当特德·卡耐尔在《新世界》杂志上连载《失序的时间》时,我是怎样的望眼欲穿。读过这两部长篇之后,我彻底被他征服了。我知道自己一定会收集齐能找到的他的所有作品。 1966年,我在《新世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他的作品摇旗呐喊的文章——那时候,他在英国还没什么知名度。我必须承认,写那篇文章,至少有一半是出于私心:我想要买到更多他的作品……十年之后,我荣幸地接到邀请,为巴兰坦出版社的《菲利普·迪克精选集》作序。又过了十年,而今已是1986年,我再次受邀完成一个类似的任务,我依然深感荣幸。 但这次却困难得多。要知道,我并不想重复自己。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