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许子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Ⅰ 自序 小说史与中国故事 本书尝试以文本阅读为中心,重新梳理20世纪中国小说的若干发展线索,并讨论“小说”与“中国”与“20世纪”三者之间的关系。大致上按照作品发表或出版的时间顺序,阅读和研讨中国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上比较知名、比较有代表性的近百部(篇)中短长篇小说。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三体》。这些作品,基本上以前都读过,所以这次是“重读”,实事求是。 这些“比较知名”“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目,并不完全依据我个人兴趣选择。首先,会参考一些主流文学史的看法,例如王瑶、唐弢的现代文学史,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说》,王德威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还有陈思和、陈晓明、许志英、丁帆、黄修己、朱栋霖、陈平原等人的当代文学史或小说史论著。其次,会尽量参照钱谷融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这套作品选已出到第四版,很多学校使用,我自己也是这套作品选的编委会委员,本书“重读”的小说相当部分也被选入这套作品选(或存目)。最后,我还会参考《亚洲周刊》1999年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评选名单。“100强”中的名篇,大部分也都在本书“重读”目录中,除了三点不同:第一,1949年以后台湾和香港的小说暂时没有列入,因为本书重点之一是探讨“当代文学生产机制”,台湾、香港的文学当时不在这个机制之内;第二,《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名单里,“十七年”小说只选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艳阳天》,而我以为“三红一创”及《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的文学史意义不应忽视;第三,本书还收入21世纪初才出版的刘慈欣的小说。其实近20年来还有很多小说想读,本书已经太厚,只能留待日后续集。而香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