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同文字:汉字与中国文化

黄德宽
编委会名单 顾问 饶宗颐 叶嘉莹 主编 陈洪(南开大学教授) 徐兴无(南京大学教授) 编委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司冰琳(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白长虹(南开大学教授)孙中堂(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闫广芬(天津大学教授)张伯伟(南京大学教授) 张峰屹(南开大学教授)李建珊(南开大学教授) 李翔海(北京大学教授)杨英杰(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陈引驰(复旦大学教授)陈致(香港浸会大学教授) 陈洪(南开大学教授)周德丰(南开大学教授)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侯杰(南开大学教授) 俞士玲(南京大学教授)赵益(南京大学教授) 徐兴无(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南京大学教授) 陶慕宁(南开大学教授)高永久(兰州大学教授) 黄德宽(安徽大学教授)程章灿(南京大学教授) 解玉峰(南京大学教授) 总序 陈洪 徐兴无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两个字是挂在嘴边上的词语,可是真要让我们说清楚文化是什么,可能就会含糊其词、吞吞吐吐了。这不怪我们,据说学术界也有16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定义多,不意味着人们的思想混乱,而是文化的内涵太丰富,一言难尽。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中给出了一个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其实,所谓“文化”,是相对于所谓“自然”而言的,在中国古代的观念里,自然属于“天”,文化属于“人”,只要是人类的活动及其成果,都可以归结为文化。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这种自然欲望的驱动下,人类的活动与创造不外乎两类:生产与生殖;目标只有两个:生存与发展。但是人的生殖与生产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物种延续与食物摄取,人类生产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不再靠天吃饭,人不仅传递、交换基因和大自然赋予的本能,还传承、交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