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简史(第2版)
尼克
第 2 版前言
《人工智能简史》2017 年年底出版后迅速成为畅销书,这是我没想到的。我猜原因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最近很火,我赶上好时候了。我在某处曾开过玩笑,计算机系一般分为三拨儿人:理论、系统和人工智能。二三十年前,理论和系统的人互相看不起,但他们同时看不起人工智能的人。当下人工智能咸鱼翻身,几乎每个从业者都成了公众人物。另一方面,有人说我书中的某些评论是“夹枪带棒”,恰是这些“枪棒”激起了一批读书人的共鸣。当然也不排除这个书名比较应景。
有读者说这书的内容并非像我在初版前言中广告的那么通俗,建议我对书中繁杂的人物关系和派别做个梳理。这是诚恳的批评。这次的第 2 版增加了第 13 章,整理了人工智能几大派别的演化路线和人物的继承关系。读者在阅读中可不时翻到最后参考。第 10 章涉及的计算理论,对非计算机科学背景的读者,可能会有困难,在我找到一套通俗易懂的话语之前,在这一版中,我只能加一些类比企图稀释。改进这一章的叙述方式是我写下一版的动力之一。 前言
历史素有两种写法:以人为主和以事为主。所有的传记都是以人为主的;而各种专史,如战争史,则多以事为主。所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还是英雄创造的,我个人的偏好还是以人为本。八卦的历史,读者自然喜欢,对作者也有好处,就像“一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他的耶路撒冷总督说的那样:有争执,咱们政治家才派得上用场,如果他们停下来不打了,你就失业了。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给一门学科界定范围很难,尤其是这门学科还在快速变化中。即使是数学这样的成熟学科,有时我们也理不清边界,而像人工智能这样朝令夕改的,更是不容易闹清楚了。人工智能的定义素无共识。在大学里,机械系、电子系、计算机系,甚至哲学系都有人干人工智能。让这些人对这门学科取得共识谈何容易。从实用主义(哲学的“实用主义”,不是日常用语“实用主义”)看,一个学科就是学科共同体共同关注的东西。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