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呆住了
李盆
00 自序 业余作者如何摸索出路
我是最近两年才意识到我们这代人的幸运之处。
一个普通的下午,即便你站在公交车站旁边,也能看到世界上的熵在急剧增长,有史以来最大的“现象”浪潮正在远远地过来。
世界上事情最多的时候,理应是一个地球人感到好奇和兴奋的时候。
一切都正在解体,流动和闪烁。知识和历史被纷纷打碎,但还不够碎,我正想是不是应该再踩上一脚。
以下所说的有部分观点来自之前的知乎live,这些看法无论优劣,都是我在写的那一刻内心真正相信的。
目的不在于求认同,而是提供不一样的个人见解。
001去世界底部,阅读日常事物
知识是一把双刃剑,要不要持续地寻求知识是一个永恒的矛盾。但我们至少可以说服自己去怀疑一些次级知识。
在自然科学之外,其他次级知识的发展,容易坠入一种纯粹的智力游戏,最终远离知识对象,让知识本身变成了对象。也可能只是沦为一场复杂的语言实践,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不相干。变成语言与语言之间、逻辑与逻辑之间的耳光,然后又把这种互搏游戏作为对象,加以评论与解释,再以评论评论评论,以解释解释解释。
许许多多新奇的书,惊世骇俗的显学,带后字的新思潮就这样层出不穷。
而我们也只是把次级知识当作生产工具、社交工具和消费品。
当你写出一个鹅卵石的论文,并不是因为鹅卵石里面有什么论文,只是因为你需要一个论文。
所有的次级知识都是来自人自己,而不是对象本身。这时候知识不是为了求真,而是和犁一样成为生产工具。一篇论文的文本,是潜在的商品与通行证,意味着名声、学位、职业前途等等。但鹅卵石始终是沉默的。
次级知识在它的市场中,更多的是一种社交式阅读和情绪消费品。在单向街或者雕刻时光里面,慢慢变得只有道具式的新书和阅读周边。阅读已经普遍生活方式化的时候,读者潜意识中关注的是,这种知识在社群中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关注度、钱、名声、一种生活方式的满足、疲惫生活的代偿、抵消虚度时间带来的内疚、辩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