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21年07月
阿缺 等
科学
来自深渊——浅谈科幻的“地下世界”情结
文/索何夫
一直以来,人类的文化与地下世界都有着一种奇妙而复杂的渊源。
虽然在漫长的中生代中,人类的合弓纲先祖曾经靠着一手钻地打洞的本事避过了强大的恐龙,幸运地生存下来,又在K-T大灭绝事件中靠着这些地下“掩体”躲过一劫,但作为一种早早就演化出树栖生活方式的哺乳动物,地下世界对人类而言,仍然是相当陌生的——而人类的昼行性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对于黑暗的本能恐惧,更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疏离感。当旧石器时代的认知革命发生、人们开始埋葬死者并产生“死后世界”的观念后,地下又与“死亡”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虽然不同人类群体存在着千差万别的文化,但在“对地下的惧怕”这一点上,不同的早期社会却达成了惊人的一致:无论在古代闪米特人、东亚人、北非人、美洲土著抑或欧洲人的传说中,众神的领域纵然不在天堂,也要设在高耸洁净的奥林匹斯山之巅,“地下”则是死者前往的黑暗恐怖之处。稍好些的,比如哈迪斯或者奥西里斯的地下世界中,还有给诚实善良之人保留下的几块宜居之地,而在大多数神话中,地下要么是阴森黑暗的“黄泉之国”,要么就是烈焰永恒燃烧的无间地狱——对于火山的观察很可能也促成了“地狱”形象的产生。
由于与地下世界相关的神话是如此普遍且影响深远,以至于即便在神话本身的起源已然被遗忘之后,它们仍旧能对后世的文化形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世纪,黑暗的山洞和地洞被认为是恶龙、女巫或者魔鬼盘踞的场所,或者索性就被认为是直通地狱的门户——迄今为止,仍然有许多大型溶洞或者自燃的煤矿坑洞/天然气田被人们冠以“地狱之门”的称号,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位于土库曼斯坦的那个。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近代,才随着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发展而出现了微妙的改观:虽然对“地下”的本能恐惧仍在,但唯物主义的发展也让人们开始以别的方式审视地下世界——因为工业的发展,采矿业的迅速进步让地下世界又有了一层“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