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锤子

[英] 尼古拉斯·费恩
序言 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西方有句俗话说:“与其学习交易技巧,不如学习交易本身”,然而对哲学家而言,有些“技巧”仍是相当重要的。理性思考需要在正确时刻运用正确的哲学工具,像是奥卡姆的剃刀、休谟的叉子,或者其他思想家提供的思考工具,等等。这群伟大哲学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工具和研究方法,比起他们所建构的理论体系,或是用这些工具所解析的对象,工具或方法本身更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而卓然生辉。本书希望能带领读者从古代哲学家所提出的简单例子出发,穿越时空,一路踏上现代专业哲学家所运用的“标准”工具领域为止。最大的目的不仅在于发掘这群伟大哲学家的思想“内容”,而更要能够展现其思考“方式”。有些哲学家,比如奥卡姆和吉尔伯特·赖尔,他们留下的思考方法应用的范围较为具体;而另一些哲学家,如泰利斯与尼采,他们的思考方法在应用上则较为通范。因此,本书所谈到的方法并非巨细靡遗,许多伟大思想家也未收录其中。例如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之所以未加介绍,并非由于他们的方法革新并不重要或无人继承,而是考虑到本书宗旨在于提供一般读者最有用、也最容易理解的内容。 学习如何运用伟大哲学家所倡导的哲学技巧,对于了解其学说内容帮助甚大。我们无须成为小提琴家即可欣赏维瓦尔第(Vivaldi,1678—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的音乐,但消化吸收知识的方式却与音乐欣赏之道大相径庭。作为能够思考的人类,任何知识若只是死记硬背而无法加以活用,似乎仍有不足。例如,要了解某数乘以七如何运算,问题不单是记住七的乘法表而已。许多小孩知道二乘以七等于十四、三乘以七等于二十一,等等,但除非他们能计算这些已知范例以外的各种情况,如十三乘以七、两百乘以七之类,否则便不能说他们懂乘法。学习者只有参与其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不管任何事物,只有在我们能对其加以运用处理或触类旁通之后,才算真正知道,而本书的设计便是希望读者也能培养这种能力。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