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

欧阳林
序 欧阳林老师的《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一书即将出版,这是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因为,这是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育这个话题的第一本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 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概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是和谐社会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不可或缺的基础。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的价值日益彰显。萨姆纳说:“批判性能力教育是唯一真正称得上培养好公民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邀请全球500多位教育家列出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在他们列出的16项教育目标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居第二位。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8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 在我国,以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要形式的逻辑水平测试,已经成为我国MBA等诸多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高校素质教育委员会下面筹建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教育指导委员会”。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基础教育领域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比高校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更为重要。2012年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第三届批判性思维教育研讨会上,我曾经说:“要是我们的学生在迈进大学时就已经有了相当的批判性思维素养,那才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批判性思维理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题,重视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应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是最适合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互为表里。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离开了思想,语言就成了僵死的躯壳。语文的基本能力就是听说读写,听和读是通过语言获取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理性思维是思维的基本方式,甚至文学创作也需要理性思维。钱钟书说得好:“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另外,语文又有培养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