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什么

[日] 芥川也寸志
/ 第一章 / 音乐的素材 1 寂静 相对安静的环境是音乐存在的必要条件。比如说在钟声(或其他类似的声响)非常响亮的环境下,就没法演奏以“钟声”为素材的音乐。因为就算演奏了,乐声也会融入环境音,听不出来,仿佛是用红色的蜡笔在红色的纸上涂画。 然而,过度的安静—真正的寂静与连续不断的轰鸣一样,都会给人的精神带来异常的痛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有这样的体验,但如果被关进测试音响设备的消音室,你会发现所有声音都被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吸收殆尽,连自己的说话声都听不分明。这时,你会产生极其强烈、近乎恐惧的孤独感。据说忍受这样的环境是非常痛苦的,一旦超过身体的承受极限,甚至可能造成精神失常。 夜幕笼罩下的辽阔的沙漠,有时会被彻底的寂静支配。这样的环境会带来与消音室相似的恐惧,让人感觉自己仿佛要被寂静吞没一般。 真正的寂静的确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环境,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不过这个事实正暗示着“无声”在音乐领域的意义,或者说是逐渐变弱、趋向休止的音具有一定积极的含义。在某些情况下,休止能发挥出超越最强音的强烈效果。 我们平时所谓的“寂静”,指的其实是有一点声响的空间。这样的寂静能起到抚平心绪的作用,带给人美的感受。我们甚至可以说,音乐始于“承认寂静是美的”。 作曲家如果对自己写下的某段旋律不满意,会立刻把它删去。“删除已经写下的音符”就等于“回归寂静”。这个举动意味着,他承认原来的寂静比自己的旋律要美。 音乐站在寂静之美的对立面,是与寂静对决的产物。创造音乐的过程,便是针对寂静之美,追寻以声音为素材的全新美感的过程。 声音在它诞生的那一瞬间就走上了通往寂静的道路。虽然途中的变化视声音的种类而定,但所有的声音都具有这种性质。即便是潺潺的流水声、汹涌的波涛声这样具有连续性的声音,也是由“刚诞生便立刻衰减”的声音组成的集合。声音到头来还是敌不过寂静。 欣赏交响曲的听众,在演奏结束的那一刻,才能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