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星纪事

刘维佳 主编
序言 科幻舞榭,荧惑永耀 刘维佳 自古以来,太阳系中最受人类关注的星体,除了老家地球,太阳和月亮一直最为抢眼,人类的宗教、哲思、文艺、科研,很多都围绕着这两大星体展开。这是非常自然的,古典时代,星体受不受关注,与它的亮度关系很大,太阳和月亮显然最受关注,无数诗词歌赋、神话传说,都与它们有关。 而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是人类在地球上肉眼可见的,其中金星由于亮度最高,在古代最受关注,所谓“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太白金星”在我国本土宗教和传说中人气极旺,连诗仙李白的诞生都与它有关而取字“太白”。相比之下,火星显得没金星那么风光,但也不是等闲之辈。由于从地球上看去火星荧荧似火,其亮度变幻无常,行踪捉摸不定,令人迷惑,我们古代的老祖宗称之为“荧惑”。在封建时代,“荧惑守心”现象,是古代帝王最为畏惧的天象。帝王驾崩或亡国巨祸降临时出现“荧惑守心”天象,史册上有记载的不下十次,诸如“烽火戏诸侯”的褒姒诞生时、秦始皇驾崩时、汉成帝驾崩前、后秦帝国灭亡之前,都出现过“荧惑守心”天象。虽说这显然只是巧合,但也足见火星在古人心中的分量。无独有偶,火星不仅在东方与动荡和战争关系紧密,在西方干脆被视为战争之神玛尔斯的化身,可以说,火星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动乱的代表。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后,人类对于火星的兴趣更大了,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等人都对火星不断进行研究,伽利略还制作了人类第一架用于观察火星的望远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天文认知能力日益增强,天文观测器材也日新月异,因而火星在近代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这也很自然,毕竟随着了解的深入,人们发现火星实在是很像地球:同样是岩石行星,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两极,同样是四季分明,同样有尘暴和龙卷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这难免让地球人浮想联翩,产生火星上也有智慧生命的猜想。能幻想月球上有吴刚和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