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最后关头”

[美] 柯博文
出版者言 当今的世界与中国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型与变迁,她们过去经历了什么、正在面对什么、将会走向哪里,是每一个活在当下的思考者都需要追问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出版者应该努力回应、解答的问题。出版者应该成为文明的瞭望者和传播者,面对生活,应该永远在场,永远开放,永远创新。出版“好望角”书系,正是我们回应时代之问、历史之问,解答读者灵魂之惑、精神之惑、道路之惑的尝试和努力。 本书系所选书目经专家团队和出版者反复商讨、比较后确定。作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好望角”,让读者看见一个新的世界,打开新的视野,突破一隅之见。当然,书中的局限和偏见在所难免,相信读者自有判断。 非洲南部“好望角”本名“风暴角”,海浪汹涌,风暴不断。1488年2月,当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船队抵达这片海域时,恰风和日丽,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许多个世纪的壮美岬角,随船历史学家巴若斯记录了这一时刻: “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个海角,而且是一个新的世界!”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佳评推荐 本书是对1931—1937年中国政治与中日冲突的复杂关系的出色研究。柯博文通过编织诸多主题,描绘了这一时期中国的大图景。可以说他是第一位系统运用新发现的档案资料,详细考察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治和外交的历史学家。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展示了极为详尽的中国政治图景。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入江昭 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东亚研究,是我读过的关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治研究最好的书。柯博文专注于中国国内几个政治群体的互动,同时他的研究对日本也有启发性。 英国利兹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埃利斯·提纽斯 本书回答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为什么蒋介石领导的中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占中国后实行不抵抗政策?作者认为,绥靖政策归根到底是意志问题:这是一个悲惨的、羞辱的过程,弱者意志让位于强者意志。20世纪30年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