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大中华史

岳南
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上) 第一章 从猿到人——寻找“北京人”的故事 图片 瑞典人安特生来华 1914年4月,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部长张謇签发了一张聘请书,特聘瑞典39岁的地质、生物学博士安特生来华担任农商部顾问,协助丁文江与翁文灏领导的地质调查所,训练地质调查专业人员,到有矿藏的中国北部考察并采集化石,以便开发。安特生对于自己的职位与年薪18 000块银洋的薪水表示满意(时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鲁迅,月薪280块银洋;北京大学教授如李大钊等月薪300块银洋),来华后很快投入了工作。 1918年2月某日,安特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的麦格雷戈·吉布教授,这位化学家很了解安特生对化石特有的兴趣,当即出示一些包在红色黏土中的碎骨片。“这是在周口店发现的,详细地点是一个叫鸡骨山的山崖左侧,这个鸡骨山是由于红土中随处可见到鸟类骨头而得名。前几天我到那里考察后亲自采到了这些有骨头碎片的泥块。”吉布教授得意地说着,将碎骨从泥块中剥下递给安特生。 “这些泥块是由充满特色的红土构成的,我发现这种土在周口店地区许多地方的石灰岩洞中均可见到。但引起我注意的是其中有许多小碎骨,大部分骨头是空腔的,显然属于鸟类骨头……”吉布教授的叙述对安特生来说极有诱惑力,这不仅仅由于安特生涉猎广泛、知识渊博,激起他最大兴趣的则是在这之前的一个学术悬案。 20年前,一位叫哈贝尔的德国医生在北京行医期间,从中药店里买到了不少“龙骨”和“龙齿”。这位医生虽不是研究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专家,但极具科学头脑的他很了解这些化石的学术意义。1903年,当哈贝尔离开中国时,他将买到的“龙骨”经过认真挑选,装在木箱内带回了他的国家。不久,哈贝尔把这批化石全部送给当时著名的德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施洛塞尔教授研究。 经过研究鉴定,施洛塞尔惊奇地发现在众多的“龙齿”化石中,有两颗是人的牙齿,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