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现场

李德林
改革现场(上) 序言 晚清的改革之鉴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演绎昨天的故事,当我们面对抉择的时候,回头冷静地看看,原来昨天已经有了答案。 清政府采购一艘军舰,在历史的长河中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可是放在清末的改革背景下,意义却非同寻常。因为它不仅可以揭开清末经济改革的密码,还为今天提供了可以管窥的历史天空。 鸦片战争后,“康乾盛世”已经成了爱新觉罗王朝的一个回忆,财政枯竭、吏治腐败、外交软弱成了这个王朝的代名词,改革势在必行。军舰采购正是在平定太平军的非常时期提出的一项军事计划,这一计划拉开了军事工业改革的序幕。 清末的军事工业是完完全全的国有企业,无论是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科举干部,还是左宗棠那样幕府出身的军事奇才,在他们的主导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最终都改成了官方主导。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作风、贪腐现象严重,像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这样的顶级国有军工企业最终都成为反腐的重灾区。 以军事工业为首的清末国有企业改革独自走过了十年的曲折道路,在人才、技术、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博弈不断,甚至成了政治家们争夺权力的筹码。保守派同改革派的冲突日益激烈,国退民进成了改革派的唯一选择,百年轮船招商局最终以“官督商办”的体制转变而横空出世,成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改革派争夺改革话语权的重要筹码。 体制的改变吸引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还有人才、管理和市场。轮船招商局的崛起证明了改革必须坚持多元化的战略。纵观清末五十年的经济改革历史,一直都在国退民进、国进民退的博弈中前行,政府的体制、公信力是改革不断向前推动的重要保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历史上地位一直卑贱的商人不断地积累财富,不断地推动改革的深化。当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政府的公信力消失殆尽,商人的利益毫无保障,几十年的财富顷刻间灰飞烟灭。商人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精英阶层,他们需要话语权为人身、财富安全护航,商人成了清末新政的重要推动者。 清廷已经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