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

韩东
上学路上 八岁时我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我们家在生产队和公社都住过。一九七五年,我十四岁,父母被抽调到共水县城里工作,我自然也跟随前往,转学来了共水县中。 六年的农村生活使我完全变成了一个乡下孩子,说一口当地方言,对共水县城十分地向往。以前在下面的时候,我也曾随父母去过共水几次,每一次都很兴奋,回去后要向农村的同学吹嘘很久。这下子可好,我们家真的搬来了共水,不是赶集,也不是办事,不必当天赶回去,而是长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想住了还不行呢! 在那辆开往共水的班车上,我非常地紧张,双手紧紧地抓着座位扶手,眼望着窗外。班车行驶在砂礓铺成的路面上,车身上下颠簸,每颠一下,都会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公路的两边是河道,里面流淌着发黄的河水。我很担心班车一不小心会翻进去,那样的话可就完蛋了。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坐过汽车了。以前去共水都是步行,或者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面,来回我坐的都是“二轮车”。这趟班车刚通没有多久。 终于驶上了万年桥。那万年桥是共水的门户,把农村和县城分隔开,下了万年桥就是共水县大街了。我这才将一颗心放下。“啊,大马路!”我兴奋地叫道。 街道的确很宽,比农村公路那是宽多了。并且两边也不是河道,而是正儿八经的房子,砖墙瓦顶,并非是泥墙草顶的房子。一栋小楼的灰影出现在前方。“啊,楼房!”我再次叫喊起来。 母亲有点不耐烦了,呵斥我说:“你可是南京人家的小孩,什么没有见过,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于是我就不做声了。 第二天,父亲就领我去了共水县中。把我交到教务处,他就先走了。我被安排到初二一班插班,班主任刘连喜领我去了教室。当时上课铃已经打过了,教室里全都坐满了,只有一个叫魏东的同学一个人坐了一张桌子,边上的凳子是空着的。刘连喜指示我在那张凳子上坐下。只听班干部喊了一声:“起立!”刘连喜挥了挥手说:“坐下!”桌子板凳一阵乱响,大家刚刚抬起的屁股重又落回到了板凳上。只有我除外。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