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的小船

[日] 村上春树
“去中国的小船”搭载的是什么 《去中国的小船》。 “去中国的小船”搭载的是什么?村上开门见山地援引旧时歌谣:“只坐你我两人,船儿永借不还……”这是作者本人给予的答案,但毕竟是引子,未必可以当真。还是让我同样开门见山地引用一位日本女作家给予的答案: 《去中国的小船》是村上最初的短篇集。常说处女作包含了一切,的确,这部短篇集描写了迄今为止村上文学世界的所有要素——《寻羊冒险记》之“物语”膨胀力,《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对于自我解离的恐惧,《电视人》之硬质,《奇鸟行状录》之徒劳感,《斯普特尼克恋人》之空虚的永恒性……无所不有。有的堂堂正正、有的蹑手蹑脚地隐身于语言背后搭上这条小船。(小川洋子:《想翻开〈去中国的小船〉的时候》,载于《EUREKA》2000年3月临时增刊号) 作为我,自然更倾向于采纳第二种答案。虽说“无所不有”未免言过其实,但不容否认,村上这部最早的短篇集确实同其长篇处女作《且听风吟》一样,可以从中推导村上文学之船所搭载的诸多内容及其日后航向。 短篇集收有七个短篇,作为单篇的《去中国的小船》写于1980年,即完成《且听风吟》的第二年,是村上第一个短篇。同后来的《象的失踪》和《再袭面包店》等短篇相比,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无疑是最具个人色彩或“私人性质”的一篇。1983年连同其他六个短篇结集出版时特意以此篇作为书名,从这点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短篇的珍视之情。 2003年1月我在东京同村上见面的时候,关于中国和中国人我和他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林:从您的小说或从您的小说主人公身上可以感觉出您对中国、中国人的好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品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一个原因。您的这一心情是如何形成的呢?和中国人实际接触过么? 村上:在美国的时候,我时常和韩国的、大陆的、台湾的留学生交谈,不过总的来说中国人还不多。同他们谈起来,觉得读者——美国的、欧洲的、韩国的、中国的读者反应有很大差别,…